COMMON SENSE
疏通常识
时间:2024-05-22 05:21:17
博鱼·(boyu)体育官方网站“小题大作”幸福来——怀化市系统性谋划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剪影初冬时节,记者走访怀化市易地扶贫搬迁部分安置点,处处都有这样的小广场。不仅如此,还有各类小配套设施、就业场所、服务组织等,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搬出来需要勇气,稳得住需要用心用力。”省政协、怀化市委彭国甫说,怀化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系统工程来谋划,抓大不放小,在创新机制推进安置项目建设之后,瞄准群众搬迁“痛点”“小题大作”,大力配套完善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小项目,让搬迁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1月28日一大早,沅陵县太安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年逾七旬的安置户蒋昌树扛着锄头,背着小背篓出门,半小时后,背着满满一篓萝卜回来。
蒋昌树把记者带到安置点菜园,只见密密麻麻的小菜地成行成列,方方正正,又大小一致,色彩斑斓如画。
“三口人住上了75平方米的房子,分了一块30平方米的菜地,又种了两块打工户的菜地,菜吃不完,还能拿去卖。”蒋昌树“叭”了一口嘴角的烟斗说,“如果没有这块小菜地,就是有这么好的房子,我也会很不习惯。”
社区党总支郑涛告诉记者,不少群众住进了新房,但“进城买根葱嫌贵”,种地务农的习惯难舍。如何让搬迁群众住得惯、能融入,“微菜园”工程应运而生。由政府投资征收土地,给1359户搬迁户每户安排30平方米菜地。
“搬屋容易搬‘心’难,菜地不大作用大。”郑涛说,菜园子一方面为搬迁户节约了生活成本,另一方面也让搬迁户故土难离、乡愁难解的情绪得到释放。
怀化市贴心设计,狠抓集中安置区“微菜园”建设,精准督导“生活成本降低”。目前,“微菜园”成为全市所有集中安置点的“标配”。该市创造性地出台包括“微菜园”工程在内的20条后续帮扶措施,从配套建设到综合服务,事无巨细,帮助搬迁群众卸下“包袱”,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今年6月,怀化市精准督战后续扶持工作经验及20条措施,被国家发改委作为典型经验向全国推介。
11月23日,星期一,轮到国学辅导老师刘晓圆讲授国学礼仪课。她是格致书院院长,曾被评为“最美麻阳人”。
段龙丽从一整排书架墙上抽出10余本国学图册,放在一张张小书桌上。读小学三年级的段龙丽是龙升社区“四点半课堂”的小班长,也是社区图书室志愿管理员。
记者看到,这里名为“课堂”,却又不像是教室。这间约30平方米的屋子,一块白色的书写板,茶几式简易桌子和儿童椅子摆成“回”字型,两扇大开的玻璃大门对面是一整面墙的书架,侧面墙上挂着团徽和“四点半课堂”拼成的艺术图案。
段龙丽的父母在杭州务工,她随外公生活。去年4月,外公一家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从山村搬迁到了龙升社区,段龙丽也来到小区旁的龙池小学读二年级。陌生的环境,让她的性格变得内向孤僻。
“年轻人很多都出去打工,留在社区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留守问题引来的隔代教育矛盾在这里也比较突出。”刘晓圆说。
成长需要引导。在共青团麻阳县委、县关工委等支持下,今年5月21日,龙升社区“四点半课堂”按下“启动键”,让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孩子们在假期、周末、放学后有个好去处。
“刚来的时候,小龙丽说话都低着头不敢看人,现在乐观开朗多了。”刘晓圆还是“四点半课堂”的心理咨询辅导老师,见证了段龙丽的变化。现在,小丫头成了乐观自信有责任心的“小带头”。
“寓教于乐,乐中求知。”“爱在苗乡”志愿者协会会长邵忠飞告诉记者,“四点半课堂”指导老师是一群志愿者,在校大学生、当地学者专家、社会名流等10余人受聘担任辅导老师,传授国学博鱼体育、非遗文化博鱼体育、围棋等知识。“四点半课堂”周一至周五下午四点半开放,周末、假期全天开放。
怀化市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在各安置点配套完善小卫生室、小警务室、小图书室等,让搬迁群众有更多获得感。麻阳龙升社区、沅陵太安社区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湖南环十八洞扶贫经验交流示范基地”,龙升社区还被列入湖南省唯一一个被共青团中央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社区治理示范性项目。龙升社区、太安社区、会同县工业集中区等3个安置区被国家发改委授予“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美丽安置区”。
11月27日,芷江七里桥安置点的扶贫车间,40多名工人在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在这里上班的都是安置点的搬迁户。
“上楼住新房,下楼把活干。党的政策好,脱贫奔小康。”搬迁户罗小妹快人快语,用一段顺口溜作了回答。
2017年4月,建档立卡贫困户罗小妹从该县碧涌镇搬入城郊七里桥安置点。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有技术,罗小妹一度惶恐。
通过政企合作,芷江引入怀化华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安置点建立扶贫车间。在当地政府牵线搭桥下,罗小妹很快进入扶贫车间工作。
“离家近,活不累,收入稳,成就了脱贫致富的梦想。”罗小妹说,今年疫情发生后,政府派联络员驻车间,帮助车间在3月份实现复工复产,解决了她们无工可打的忧虑。
“围绕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博鱼体育、逐步能致富”的目标,怀化把“扶贫车间”建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上,通过点业融合,帮助搬迁户就地就近就业。目前,全市在安置点上共建立222个扶贫车间。该市通过就业帮扶“五个一批工程”,基本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一户一稳定就业”。
11月26日上午,麻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龙升社区,楼长龚旭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翻看楼栋居民反映的情况。
“我们在楼栋建立了微信群,需要大家知晓的好政策,值得宣传的好人好事,居民遇到的困难,我们都会在群里告诉大家。”龚旭说。
“把支部建在安置点上,让搬迁群众有主心骨。”社区党支部范文忠介绍,社区党支部将安置楼划分为若干党建网络,建立社区党建网格化包干责任制,9个党小组长为网格长,并推行“楼长”制,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网格、楼栋。
“楼长就相当于我们原来的村民小组长,哪家哪户的情况都清楚,有啥困难我们第一时间找楼长解决,解决不了再找社区党支部。”搬迁户陈菊仙说。
“遇到烦心事有人管。”陈菊仙告诉记者,前不久,她家主卧室厕所下水管道堵了,污水涌向客厅,一家人正手忙脚乱时,被龚旭巡楼发现。龚旭当即联系管道疏通工,及时疏通了管道。
“普通人的生活小事,在搬迁群众那里可能成为决定‘我要不要留下来’的大事,网格长、小楼长的作用大着哩。”范文忠感慨地说。
社区管理是搬迁群众安居乐业的保障。把党组织建在安置点上,实行网格化、楼栋制管理,是怀化市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实施的20条后续帮扶措施之一。怀化市委要求,对一定规模的集中安置区设立社区,选优配强社区干部,推进“四支队伍”进社区。根据党员的数量,成立社区党总支或党支部,实行网格化管理到楼、到户。(湖南日报记者 肖军 怀化日报记者 李青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